“初聽不知曲中意,再聽已是曲中人”,這是很多80后對周星馳經典老片的*直觀評價。因為我們在年少無知、懵懵懂懂之時可以對任何事都嘻嘻哈哈,但當我們年華已逝、冷暖自知之時,再次品味星爺的影片才發現,其中的荒誕竟然如此真實,如此深刻,甚至于讓我們潸然淚下,因為這才是“生活”的本來模樣。
對于周星馳的電影,人們談論*多的往往是《大話西游》、《喜劇**》、《唐伯虎點秋香》、《九品芝麻官》、《功夫》等等,卻很少提及《武狀元蘇乞兒》,其實這部影片是周星馳將“無厘頭”與“悲劇”結合的*好的影片之一。人生的大起大落在其中詮釋的****,再加上星爺對細節獨到的把握和達叔近乎無敵的“捧哏”,稱之為無可取代的經典也不為過。
很多人再看《武狀元蘇乞兒》會為之流淚,是因為終于明白了影片中蘇燦與父親荒誕不經的“悲慘”境遇下世事辛酸與無奈的真相,而越是經歷的風雨蹉跎的人,也越能明白其中世態炎涼的意味。關鍵是,《武狀元蘇乞兒》中的“慘”從不刻意矯情,而是以一種自嘲的方式來回應這個世界。
正所謂“金滿箱,銀滿箱,展眼乞丐人皆謗”?!段錉钤K乞兒》甚至可以看作是一部精簡版《石頭記》,本是前呼后擁小費都發銀票的“富二代”,更欲為一女人達成“一人之下萬人之上,武功蓋世,狀元之才”的志向,片刻間卻又被抄家充庫、居無定所,算是享盡人間富貴又嘗盡人間苦楚。那么,在這部影片中,那些笑中帶淚的“情境”都有哪些?
抄家:灑脫面具之下其實是對現實的無力與無奈。
武狀元之才的蘇燦在“武試”中被人頻頻陷害都沒有得逞,*終卻因為被死對頭曝出不識字“文試”作弊而被抄家。抄家當場,蘇燦懶散地坐在師椅中唱小曲,師爺不忍,對他說:“少爺,從今天開始,您該要認真的學寫字了”。就在師爺以為蘇燦仍沒聽進他的勸告,搖首嘆息準備離開時,蘇燦卻說:“師爺,我會學的?!?/p>
蘇燦確實在學,父親去討飯,他自己則在破廟中描摹刻字。即便人生已經跌到谷底,明明“苦海無涯”,但還在努力“咸魚翻身”,令人動容。
乞丐:一個二世祖是如何蛻變成男人的
雖然仍然充斥著無厘頭,但《武狀元蘇乞兒》對于磨難的體現更為寫實,也更為詳細。抄家之后為混口飯吃在街頭賣藝,結果被斷手斷腳。父親因傷寒無法外出乞丐,蘇燦每一次獨自去要飯,卻一次經歷了人生中兩次尊嚴“重擊”。
第一次,蘇燦在一戶人家門前討飯時,沒想到開門出來的卻是如霜姐妹。小翠首先認出他,大呼姐姐“是蘇燦”。而如霜沖出來后,蘇燦卻將臉埋入碎炭摩擦,滿臉污垢抬頭回應:“小姐,你找誰啊”。而此時已經認出蘇燦的如霜為顧及蘇燦僅存的一點尊嚴,只能喃喃的否認:“不好意思,我認錯人了?!?/span>
對蘇燦來說,曾經“一人之下萬人之上,武功蓋世,狀元之才”的承諾言猶在耳,可如今面對所愛之人,衣衫襤褸、武功盡廢的自己又拿什么去愛、去追求愛?他退縮了,而這種落魄后的羞赧讓人無比心酸。
第二次,蘇燦離開如雷后出來自遇到官兵捉拿到自己的父親,而領頭者則放言:“狀元郎,吃了這碗狗飯,就放了你爹”,為不讓爹再受官兵欺辱,蘇燦掙扎之后竟大口食下狗飯,甚至自嘲:“爹味道不錯”“真的?我也來嘗嘗”“來,嘗嘗”“好香,不錯哎!”“爹你看,還有條肉絲在里面!”“什么肉絲啊,是塊肉排”“來一人一半!”瞬間將人感動。
當然,這部影片的出彩也離不開吳孟達對蘇燦父親的演繹,雖然過度的溺愛也是造成蘇燦不幸的成因之一,但他對兒子無條件的愛卻一樣令人感嘆。*經典的一幕就是下面這段對話:
蘇燦:老爹,我要上京考武狀元。
達叔:阿燦,老爹等你這句話,等了整整25年!為了蘇察哈爾家,你應該這么做!
蘇燦:不要誤會,我不是為了任何人,我是為了一個女人!
達叔:英雄,為女死,為女亡,為女上京考狀元郎!何家女子?
蘇燦:怡紅院**清官人如霜姑娘。
達叔:**?!
蘇燦:有何不妥?
達叔:品味與人不同,真是能人所不能!老爹欽佩你!
而這樣一位父親,在隨后的落魄與磨難之中都對兒子不離不棄,雖然他有很多毛病,但卻是一個很多人羨慕的好父親。
更令人贊嘆的是,影片*后一幕對話更將這部影片的境界拔高?;实蹖μK燦說:“你丐幫弟子幾千萬,你一天不解散,叫朕怎么安心?”而蘇燦則回應:“丐幫有多少弟子不是由我決定的,而是由你決定的。如果你真的英明神武,使得國泰民安,鬼才愿意當乞丐呢!”
這就是星爺的影片,沒有什么太高明的洞察和奇技淫巧,但他卻能對現實中的酸甜苦辣自斟自酌,并始終對這個世界懷有理想、懷有思索。其實昔日看星爺的影片與往昔感受不同,用一句就可以總結:他沒變,但是我們變了。
下面小編要給大家推薦的這部電影就是:《蘇乞兒之醉舞狂歌》
功夫片是香港電影*大的特色,也是香港*高的成就,而喜劇片則是香港影壇歷來的一個強項。而作為電影觀眾*喜聞樂見的兩種類型片種,香港電影自然地將其進行融合和改造,從而形成了香港電影類型中獨特的功夫喜劇電影類型。英雄主義文化價值觀是中國影視行業永恒的主旋律,本片符合電影市場上主流需求,結合 情感、信仰、責任、愛國四大部分,突出個人英雄主義對時代產生的影響,也引起受眾人 群的心靈共鳴。